石门,是白银市靖远县西北部的一个小乡镇,境内有著名的哈思山、泰和山两大原始森林,人群居住分散,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乡内交通主要靠山路、石头路,没有一条平坦的柏油路;因有煤矿、建筑工地作为依托,乡民门们依赖外出挣钱维持生活。作为一个半水半旱的贫困乡,劳务输转、退耕还林、畜牧养殖和大枣生产已经成为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石门大枣,产于靖远县石门一带。由于这一带地势较高,气候差异明显,加上石门土地为肥沃的红胶泥土,所以,石门大枣品质特别,不仅个大、肉厚、味醇、易于存放,且吃起来味道香甜醇厚。在清代,石门大枣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吃到的贡枣。
近几年,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以大枣生产为主的林果业和以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做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万亩优质大枣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年产大枣50万公斤。
那些石门枣树,傲立在红胶泥地里,经历了百年的风霜雨雪,待枣儿成熟,漫山遍野的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空气里弥漫着枣香和淳朴的乡村味道。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乡民们却也惆怅。因为交通的不便,石门乡多数地区的大枣销售遇到了瓶颈,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只能把大枣收回家里空等。曾经走过山山水水运送到皇宫的贡枣,如今只能困在黄土沟里,烂在枣民的手里。通往石门的道路成了石门人永远的梦!
展开全文
舍我所心,得您所愿。总有人拒绝都市的喧嚣与繁杂,来到石门乡,来看望曾经的贡枣。甘肃华鷺铝业有限公司的纪委副书记、白银市联村联户驻村干部张有祥同志了解到石门乡枣农枣子滞销,要砍掉百年枣树,又看到双龙乡村民生活贫困落后,不忍百年枣树遭刀斧之劫,也不忍双龙乡村民老无所依,少无所养。因此,专门要求去永和村扶贫。
无数次的走访村民、翻阅典籍、反复实验,历时三年,张有祥挖掘整理出了传统纯手工炕制炕枣的工艺,发起了“一枣富两乡”的扶贫项目——“所心炕枣”。所心炕枣将传统的贡枣工艺进行传承,通过一采二洗三上炕的古法工艺纯手工制作,使其更有营养价值,形成了供、产、销为一体的炕枣产业发展道路,皇家炕枣的制作工艺由此得以传承。
所心炕枣的枣源必须是石门特产的小口大枣,由双龙最有耐心和责任心的村民精心炕制。涅槃重生后的所心炕枣成了两乡村民共同的梦,也成了许多养生人士最爱的吃食。如果你也注重养生,就来尝一尝所心炕枣吧,你的每一次购买都是在为石门乡和双龙乡的扶贫尽一份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